着力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_華宇貿易熱點

2022-10-05 12:02 评论 0 条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要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發揮領軍人才作用,加強創新團隊建設,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保護好調動好科技創新人才积極性。”這是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的殷殷囑託。

  2021年9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牢記殷殷囑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對湖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着力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明方向,強化黨管人才“引領力”

  辦好湖南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強調,要努力使湖南成為人才集聚之地、人才輩出之地、人才嚮往之地、創新活力迸發之地。

  2022年2月,省委人才工作會議向全省發出堅定不移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的動員令,鮮明提出打造“一中心一高地五區”的目標和路徑,即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打造一流創新人才彙集區、產才融合發展樣板區、人才綜合政策改革先行區、人才自主培養引領區、人才生態最優區。制定出台關於深入推進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奮力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實施意見,明確人才發展戰略目標、戰略布局和30條任務舉措,為新時代全省人才工作描繪了宏偉藍圖,彰顯了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

  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召開后,省委調整設立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省委書記任組長,3位省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科技的副省長任副組長,調整后29個部門作為成員單位,納入人才工作的“總盤子”。

  “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成為各級黨委共識。2021年,建立並首次實施黨委(黨組)書記抓人才工作述職評議考核制度,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用人單位發揮主體作用、社會力量廣泛參与的黨管人才工作格局日益完善。

  吹響人才“衝鋒令”,各級領導幹部既挂帥又出征。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吳桂英率團赴京,48小時內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株洲市委書記曹慧泉定期與各界人才共赴“早餐會”,在頭腦風暴中暢所欲言。湘潭市委書記劉志仁寫給在潭大學畢業生一封信,誠意滿滿迅速“出圈”……

  越來越多的英才匯聚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湖南的偉大事業中來。目前,全省人才總量超過780萬人,擁有在湘兩院院士93人,其中近10年入選院士21人,入選國家和省級重大人才計劃專家分別逾3000人和4000人,均居中部地區前列,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總量突破萬億元,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促發展,培育產才融合“協同力”

  在位於長沙經開區的鐵建重工生產車間里,上海交大博士劉郡正忙碌着。這名“90后”剛入職就有機會擔綱重要研發工作,得益於公司“揭榜挂帥”機制。

  一流平台需要一流人才,一流平台成就一流人才。錨定“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湖南持續推進“芙蓉計劃”:

  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湖南緊盯打造軌道交通、工程机械、中小航空發動機及航空航天裝備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實施“一鏈一才”產業人才計劃,“十三五”期間引進高精尖缺人才數千名。技能人才是製造業發展的基礎支撐,截至2020年底,全省擁有技能人才近500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餘萬人。

  攀登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湖南加強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頂層設計和體系化布局,量身定製“十大支持措施”推動產才深度融合,以嶽麓山實驗室、湘江實驗室、芙蓉實驗室、嶽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實驗室)等平台為牽引,讓各類人才在湖湘大地協同發展。青年人才是創新發展的生力軍。以省級人才計劃“芙蓉計劃”為抓手,緊緊圍繞“3+3+2”產業集群打造、創新型省份建設、鄉村振興等全省重大戰略引進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一批批“小荷尖尖”成長為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的中堅力量。

  建設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截至今年7月底,湖南自貿試驗區形成第一批制度創新成果47項,其中全國首創成果23項,並在全國率先推動跨境電商人才培訓評價體系建設,有效推動数字經濟背景下新興產業與新興職業協同發展。

  破藩籬,釋放制度改革“驅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不斷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用權力“減法”換來事業高質量發展“乘法”,通過下放職稱評審權,讓人才穿上“合腳鞋”,人才活力在湖湘大地競相迸發。

  圍繞放權鬆綁減負搞活,《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通過一攬子改革措施,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在全國率先出台的《促進人才向基層流動實施方案》,從基層人才培養、管理、評價、待遇等方面,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湖南省暢通職稱評審綠色通道實施意見》明確單列基層一線人才職稱評審,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單獨確定通過率。《關於進一步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進一步擴大科研人員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提高經費用於“人”的比例,精簡使用程序。《湖南省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強化用人單位評價,臨床病案、技術規範、流行病學調查報告等可作為工作業績代表作參加評審……

  打破一切束縛人才發展的藩籬,相關部門圍繞湘繡、黑茶、陶瓷、煙花爆竹等地方傳統特色產業轉型升級,不定期組織開展人才職稱專場評審;在生產領域一線崗位,從事技術技能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符合評審條件的,可直接對應申報參評(參考)高、中、初級職稱;設立青年博士后科研人員無限制參評通道,其在站期間的業績成果可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

  在全國首場網絡文學專業職稱專場評審結果公布后,湖南省網絡作家協會主席余艷激動地說:“湖南首開先河組織這場評審,不僅回應了長期以來網絡作家缺乏身份認同感的呼聲,更讓圈內外各界人才深刻地感受到湖南敢為人先的精神和魄力。”

  強保障,打造敬才愛才“生態力”

  8月30日,“國字號”殊榮花落省會長沙――長沙市委人才工作局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近年來,長沙持續升級人才政策體系。“網紅”長沙不僅是美食美景“打卡地”,更是各類人才心之嚮往、紛至沓來的聚集地,位列“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全國十強、中部第一。

  人才能否留得住,政策、服務、環境因素缺一不可。“成人之美”的湖南,做好人才“管家”、當好人才“服務員”的共識已深入人心。建立省市縣三級黨委聯繫服務專家制度,38名在職省領導直接聯繫服務專家87名。

  為了讓高校畢業生選擇湖南、留在湖南、建功湖南,開展“智匯瀟湘,鴻雁之約”大學生假期來湘返鄉體驗交流活動,全國各地19.64萬餘名在校大學生以青春之名,赴瀟湘之約。

  暢通各類人才服務綠色通道,近年來,為500多名青年科技領軍人才解決子女入學問題,為青年人才在湘安身、安心、安業解決了後顧之憂。

  中國科協年會、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國字號”“國際號”人才活動落地湖南,200多場“智匯瀟湘”本土人才活動品牌持續釋放湖南愛才聚才“強磁場”,影響力、吸引力享譽國內外。

  一系列“將心比心”的政策措施、保障服務,釋放出了天下英才聚湖湘的強烈信號,湖南正以海納百川的引才胸懷、百花競放的育才氛圍、赤心相待的留才誠意,凝聚起近悅遠來的廣闊“才氣”。

【編輯:高峰】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谢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着力打造國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_華宇貿易熱點 | 华宇注册平台_华宇外贸专区
WordPress免费响应式主题:Unite主题
boke112导航_独立博客导航平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