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種了什麼,打開APP看得一清二楚!”秋分時節,宜章縣委書記、第一田長張潤槐,打開“田長制綜合應用管理”APP,囑咐種糧大戶收完中稻,儘快種上蔬菜。
湖南正全面推行“田長制”,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今年,我省迎來耕地數量“進大於出”的歷史性拐點。
近年來,湖南圍繞糧食安全、农民增收、農村穩定,創新機制,打通堵點,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為鄉村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種糧积極性
圍繞激發农民種糧积極性、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持續推進改革創新。
“高標準農田旱澇保收,晚稻喜獲豐收!”永州市零陵區富家橋鎮巒石山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后,種糧大戶馮新榮擴大土地流轉規模,490多畝雙季稻增產增收。
湖南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3805萬畝,約佔永久基本農田67.5%。2021年,湖南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
大力推進種業創新,不斷提高單產。制定支持種業創新“十三條”政策措施,推進水稻、玉米、生豬等育種創新工作;建立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嶽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和省南繁科研育種園;第三代雜交稻雙季畝產突破1600公斤,雜交稻推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
真金白銀補貼,鼓勵农民種田。湖南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稻穀目標價格補貼、商品糧大省增量資金、農機購置補貼等扶持措施,今年為支持糧食生產發展,財政資金投入超過40億元,較上年增加10億元以上。
新型經營主體加速發展。全省家庭農場達19.58萬戶,农民合作社達11.64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全省三分之一的農戶。
加大農業保險制度改革,系好“安全帶”,解決农民後顧之憂。全省62個產糧大縣實現水稻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其他縣市區推廣水稻種植保險。
多措並舉,农民種糧积極性提高。今年全省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148萬畝,超省定任務13萬畝。近10年,湖南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7000萬畝、產量穩定在600億斤以上,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可靠的“湖南貢獻”。
盤活農村資源,帶動农民增收
國慶假期,瀏陽市古港鎮寶蓋寺村的鄉間民宿,一房難求。瀏陽市引導村集體和村民以自營、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喚醒“沉睡的農房”,發展旅遊、研學等。2021年,瀏陽市盤活閑置農房1986宗,為村集體和村民增收7149萬元。
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我省在瀏陽市、汨羅市、寧遠縣、鳳凰縣等地,探索建立農地宅基地權益保障、宅基地入股合作、使用權抵押融資等模式,盤活利用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將农民的“命根子”變成“錢袋子”。
處理好农民與土地的關係,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主線。我省在常德市鼎城區等20個縣市區,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明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讓土地變成“活資產”。目前,全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佔比提高到53.91%。
“豬價往上走,養豬戶有盼頭了。”道縣清塘鎮蔣家村養豬大戶楊亮通過縣裡的農村產權交易平台,將豬場抵押從銀行拿到40萬元貸款,年內將新增出欄生豬5000頭。
加強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各類流轉交易中心154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快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全省形成優質湘豬、五彩湘茶、洞庭香米等國家級農業產業集群,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增加到1.33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99萬億元,居全國第7位,是全省三大萬億產業之一。
產業強,农民富。2021年底,全省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總額達到25億多元,經營性收入“空白村”全部清零。2021年,湖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295元,較2012年增長146%。
創新基層治理,打造文明“湘”村
基層穩定,事關全局。鄉村治理,事關農村穩定與农民切身利益。
“泥沙堵塞水渠影響灌溉,能否把水渠硬化”“散養雞鴨,影響村裡衛生環境”……近日,衡南縣車江街道恆星村通過一場屋場懇談會,解決了村民們關心的問題。衡南縣在全國首創“屋場懇談會”,被作為典型向全國推廣。
發揮村民自治,建立共建共享的現代鄉村。漣源市楊市鎮東園村推行積分制“公益銀行”,激勵村民參与鄉村治理;石門縣各村廣泛召開屋場會,有問題就攤開來講;冷水灘區成立“永州大伯”調解工作室,推動矛盾及時化解……
自治是基礎,法治是保障。衡南縣三塘鎮大廣村設立調解委員會、治保委員會,通過法治來規範約束村幹部、村民行為,連續3年無一例糾紛上交,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漣源市建立健全“四議兩公開”等制度,保證權力在制度框架下運行。沅陵縣打造“智慧屋場”,讓“小事不出組”。
汲取德治文化基因,賦予鄉村治理智慧。“博士村”瀏陽市沙市鎮秧田村,建成博士牆、耕讀文化館;寧鄉市大成橋鎮鵲山村開設“功德銀行”,打造正能量“儲蓄罐”;漣源市楊市鎮板橋村開設鄉風文明講堂……
近年來,湖南积極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了一批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示範鎮村,清單制、積分制、屋場會等鄉村治理模式逐步推廣,得到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肯定。
文明鄉風浩蕩而來,鄉村振興動能澎湃。
【編輯:高峰】
评论已关闭!